digest

从《创新求索录》看龙芯的“自主创新”

2009-06-22

上周龙芯购买 MIPS 专利授权后,针对龙芯的新一轮质疑又在网络上涌现了。虽说我本科时就玩过学校申请试用的龙芯盒子,现在又来到计算所读书,但我没有直接接触过龙芯项目,也没有上过胡伟武老师的相关课程。我原先对龙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网络媒体。上个周末,我翻阅了所长李国杰院士去年出版的《创新求索录》,里面有一章专门讲曙光机和龙芯 CPU 的发展。简单地谈一下我的想法。

1.龙芯不是骗局。有人认为龙芯这次被迫购买 MIPS 的授权,揭穿了以前所谓的“自主知识产权”的外衣,认为龙芯之前打着“自主知识产权”的旗号骗了纳税人的钱。但我们从李老师本世纪初考虑 CPU 战略,直到龙芯设计、生产以来的一系列文章看,无论是提交给国家决策层的申请与汇报,或是针对业界报告和内刊,还是在面向大众的平面或网络媒体上,李老师都已经明确地说过:龙芯不是另起炉灶,而要走兼容技术路线,要使用 MIPS 指令系统。他当时已经预料到 MIPS 公司会因此收取许可费用(见《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》,原载于《计算机世界》,2002年10月)。但那时作出的这一决策是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出来的成本、自主权、可用性等因素折衷的方案。外界可以找理由来批评这一方案制定得不好,但不能就此认为这是骗局。因为龙芯团队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技术路线,在一开始选择 MIPS 方案就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开的,现在被 MIPS 公司要求支付授权费用也是预料之内的。龙芯团队对现在这些质疑的回应并非新编的辩解,因为这些文字都来自于既定的、已公开的方案,可以检索他们早期发表的文章来印证。

2.“完全自主知识产权”不是龙芯的幌子。李老师多篇文章中提到,在 CPU 设计中“要抛弃所谓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’的旧观念”,“与‘平等待我’的国外大企业合作,率先突破芯片设计,然后带动国内芯片生产企业”,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。他认为“完全自主知识产权”是一种“左的干扰”;与之对应,“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外国”则是一种“右的干扰”(见《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》,原载于《科学时报》,2005年3月22日)。李老师强调的概念是“自主创新”:自主创新“不排斥开放与集成”,“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也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”,“成果不但不一定有知识产权,反而可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”,“主要是指应尽量争取避免完全受制于人,减少‘路径依赖’”,目的是“实现‘珍珠换玛瑙’的技术发展路线”。我们姑且不谈龙芯的技术是“引进”的多一点还是“创新”的多一点,单从李老师的这些主张看,龙芯的发展没有背离他所制订的轨道。当然,“爱国人士”们可以不认同李老师定义的自主创新理念,进而提出一套更纯粹的自主创新观。但如果认为龙芯打着“完全自主知识产权”的幌子却使用国外技术就大错特错了,因为这是李老师本人明确反对的路线。

3.媒体、决策层、产业化开发商对龙芯的社会认知偏差有一定的责任。从《创新求索录》上可以看出,李老师个人在措辞上还是比较保守的,对龙芯常用的提法是“自主创新”、“(技术合作中)珍珠换玛瑙”、“(国际协作中)有价值的探索”等(见《将龙芯产业化推上新台阶》,原载于人民网,2007年3月29日)。龙芯官方网站上出现“自主知识产权”的提法(注意没有“完全”二字)也并不为过,因为龙芯团队毕竟在国内外发表了不少文章、著作及专利,走的不是一点自主发挥都没有的完全仿制道路,龙芯 CPU 的研发工作有它的客观价值。而在宣传提法上过火,标榜“完全国货”的,正是一些媒体或产业化开发商。媒体在宣传报导时,常常依赖于一些时政因素,特别是针对“知识经济”、“创新型国家”一类的主题性报导,媒体的主观性、政治性认识往往会将对主旨不利的技术事实掩盖,主动回避“兼容 MIPS”之类有可能造成疑问的技术话题。对于产业化开发商,他们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,对政府和大众宣传的更多的是产品级特性。为了迎合政府采购计划以及部分支持国货的“粉丝”,这些商人会比技术人员更懂得措辞的艺术。因此,社会上对龙芯的神化、过高期望、国货性质的理解、知识产权的认识,很多是源于这类为政策或业绩左右了的宣传。相比之下,龙芯团队本身是诚信而踏实的,在其学术论文中并不回避其使用国外已有技术的事实,他们自己的言辞一如既往地忠于客观技术。

龙芯的发展策略是否合理,产、学、研界各人可以有各自的观点。龙芯的产业化是否会成功,自然会由市场说了算。但龙芯的性质是否清白,客观史实自会证明。要实事求是,不要人云亦云。

原文

https://linjian.org/blog/tech/comment/loongson-creati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