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gest

教授预聘制的缺点

饶议科学

人类实践的体制,恐怕没有一个是只有优点、没有缺点的。

近百年世界各国大学逐渐普及的教授预聘制,也是一样。

有优点,有缺点。

有适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。

当然,伪预聘制泛滥的时空,不是预聘制的问题。打着预聘制旗号做完全相反于预聘制的实践,更是一些习惯于欺骗的人和机构的自身问题。

但是,预聘制需要:聘用单位自己的设计和实践,有专业水平和公心的同行认真评审,单位负责预聘制晋升决策的委员会的水平和责任心。

目前中国大多数大学是否具备所有条件,恐怕可以画很大的问号。

就是在条件完全具备的美国著名大学和美国不著名的小大学,也都出现过问题,而且继续会出问题。因为,没有体制是十全十美的,只能从多个可能中选取时间和空间合适的。

二十四小时的生物钟,也称为昼夜节律,对一些细菌和全部人类都很重要。

生物钟的分子机理,突破在1971年Konopka和Benzer的论文。它报道自1968年以来,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Ron Konopka的实验。他发现,有一个基因,可以有三种突变,一种使果蝇完全失去昼夜节律,一种使果蝇的昼夜节律的周期延长,一种使周期缩短。

Konopka和Benzer从一千九百多品系果蝇中筛到三只突变果蝇,竟然是同一个基因的三个影响完全不一样的突变。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上可能只有这一次,生物学历史可能也只有这一次。

(当然,近年中国突然较多的生物学研究者,经常做出公认为很罕见的实验结果,这里需要排除在世界科学正史的记录之外,只适用于记录历史垃圾堆的高度)

Konopka不仅于1968年发现、1971年发表第一个影响生物钟的基因,而且于1991年发表第二个影响果蝇生物钟的基因Andante。

Konopka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生物学史上空前绝后的运气,但个人际遇却相当不好。他毕业后到斯坦福大学做过短暂博士后,1974年回加州理工任助理教授,但评终身教授时未通过。他到Clarkson大学任教,再次未获终身教授.

1990年,43岁的Konokpa不得已而退休,回到加州。参与辅导高中生。

2015年因心脏病去世。两位研究果蝇生物钟的科学家于当年公开撰文推崇Konopka的先驱工作(Rosbash, 2015;Hall,2015)。

2017年,三位科学家因为果蝇生物钟研究获诺贝尔奖。他们都是研究果蝇生物钟,包括2015年撰纪念文章的两位。

Konopka没有得到预聘制的终身教职,有他本人的因素。但预聘制不利于较长时间没有“产出”、或容易被低产出的科学家,也是事实。

当然,如果有非常好的评审委员会,Konopka就是1991年的文章,也应该可以Clarkson大学的终身教职。但显然,委员会不够好。

此文同时纪念生物钟基因发现50周年

Konopka RJ and Benzer S (1971) Clock mutant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 68:2112-2116.

Konopka RJ, Smith RF and Orr D (1991) Characterization of Andante, a new Drosophila clock mutant,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lock mutants. Journal of Neurogenetics 7:103-114.

附:

2017年笔者发表的生物钟的介绍(也是《生物学概念与途径》的第11章)

原文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qJWz5KhNhsZJDADhJlOpQ